Search

【#寫書日記】

書出版第三天,讀者已經陸續拿到書了,遠在九千公里外還沒能親自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寫書日記】

書出版第三天,讀者已經陸續拿到書了,遠在九千公里外還沒能親自摸到書本人,看著傳來的買書照,才覺得,啊,這真的發生了。

時間回到去年六月,因緣際會結識總編金倫,在萬華的某間咖啡廳,我們聊了一下午,當年他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,我則是從台中到台北,為了唸書而遷移,但都在這座城市上發現電影,做著電影夢。他問我「想把他們出成書嗎?」

我遲疑了一下。

可以嗎?會有人要讀嗎?我這樣問自己。

即將出國的時刻,加上疫情干擾,心裡自然是有些忙亂的,但也正因為這場疫病,世界失序,生活失控,讓我意識到想做的事就得趕緊做,於是我開始嚴格整理所有書稿,也書寫新的文字。儘管九月交稿,在倫敦的這段時間依然不停增修、調整寫書方向,出版時間、書名都有過好多版本,最後才是現在這個模樣。

過程中我問自己,我想表達什麼?想從電影裡訴說什麼樣的故事?最後訂了六個章節,有剛硬也有溫柔,他們都呈現了大銀幕下的這個世界,電影如何詮釋現實,人們如何在影像裡詮釋自我。

寫自序時,我想,十年前剛開始寫作的自己絕對不會相信有一天能出書,五年前進入大學讀外交的我更不會相信自己寫的書是關於電影,但人生便是如此,以前的我喜歡規劃喜歡按部就班,愈來愈長大之後,便會知道生命中的際遇時常出其不意,我不會知道現在做的事之於我有什麼意義,或許直到多年後才會了然於心。

我想起大學時期下課後匆忙跳上公車,從文山到西門町看片,然後深夜心滿意足走回家的時光,一切歷歷在目,又看到主編在書介中所寫的這句「為不負影院裡的流連時光」,我才明白,原來那些默默的書寫就算不是為了報答誰,卻會在某個契機,某個時間,遇到某個人,然後得以用另種樣態留下自己青春的足印,一切都有其意義。

是的,書出版了,各大書店應該都能看見他靜靜躺在那兒,我不知道這些文字會遇上什麼樣的讀者,與什麼樣的雙眼交會,但我想先道謝,謝謝每一位願意聽我說故事的人,我希望他們也能成為你的故事,帶著他們到達我去不了的遠方。

▣ 《黑盒子裡的夢》Dreaming In The Black Box
博客來: https://bit.ly/3qMVxm8
誠 品: https://bit.ly/3xg9HPq
讀 冊: https://bit.ly/3jIvrzd
金石堂: https://bit.ly/3ykoatv

#黑盒子裡的夢 #DreamingInTheBlackBox
#彭紹宇 #PengShaoYu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寫字的人,表演的人。 來自臺灣,現居倫敦。 Writer / Performer Taiwanese based in London.
View all posts